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地近赤道,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本来是全球最为湿润的地区之一,让人很难想到的是,这里竟然会在雨季缺水。在今年全球极端高温频发的背景下,巴拿马运河竟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干涸状况。
由于水位下降,近期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大量货船排队等候通过。而作为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全球6%的货运必须经由巴拿马运河前往目的地,这条运河的“交通堵塞”可能将对全球贸易产生较大的冲击。
【资料图】
▲大量货船排队等候通过巴拿马运河
8月28日,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副局长伊利亚·埃斯皮诺表示,除非接下来3个月内有大量降水,否则考虑限航1年。
货船“堵塞”排长龙
巴拿马运河考虑限航1年
从经济繁荣、人口稠密的东亚地区运送货物到美国东海岸,巴拿马运河是必经之路。比起绕道非洲最南端,巴拿马运河可以减少几千公里的航程,节约大量运输成本。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数据,目前有约180条海上航线通过该运河,可连接约170个国家和地区,通达全球约1920个港口。
▲8月22日,船只等待通过巴拿马运河 图据IC photo
由于运河两端太平洋海面水位比大西洋海面水位高24厘米,船只无法直接穿越,巴拿马运河仰赖分布在两侧的船闸,以及中间两座人工湖(加顿湖和阿哈胡耶拉湖),通过水位调度的方式逐步多次抬升船只水位,协助船只移动。
正因为如此,巴拿马运河上每艘船的通过平均耗时20~30个小时,需要消耗5000万至1.25亿加仑——足以装满十几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淡水。这些淡水主要是由人工湖接住的雨水进行补充。作为全世界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这本来不算什么问题,但在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巴拿马气象部门表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席卷拉美,巴拿马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少雨高温天气,许多地区出现旱情。目前,为巴拿马运河供水的加顿湖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位,阿哈胡耶拉湖的水位也下降,大幅影响运河的运作。航运平台SEA的统计数字显示,巴拿马运河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拥堵情况,目前约有160艘船舶在等待通行。自从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上月削减了每日过境船只数量以来,这一数字一直在上升。本月初船只平均等待调度的时间已长达15天,到上周,部分船只已经等待超过21天。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副局长伊利亚·埃斯皮诺表示,该局在此前已经采取了诸多限制措施,而且除非接下来3个月内降下大雨,否则考虑将限航期限延长至1年。此次巴拿马运河限行主要采取两项措施:第一,限制每日船只通行不超过32艘;第二,船只吃水深度不超过13.41米。
去年,巴拿马运河平均每天通行的船只达到40艘,如今不仅通行船只数量受限,对于大型货船来说可以运载的货物数量大大减少,有些船只因为担心吃水太深遭到搁浅,不得不卸载40%的货物通行。这些货物则通过陆上运输被运到运河另一端,极大增加了成本。
全球贸易受影响
气候变暖引人担忧
巴拿马运河的“堵塞”问题不仅影响亚洲和美洲的国家,更让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小国家苦不堪言,这些国家大多依赖巴拿马运河出口农产品、肉类和自然资源来支撑经济发展。
近日,秘鲁能源和矿业部宣布,受巴拿马运河危机影响,秘鲁的燃料进口船已经出现严重延误,加之国内加工厂的维护等因素,能矿部已经在同能源供应商沟通,制定新的运输和库存调解方案以确保能源供应。阿根廷统计部门也表示,干旱和航运问题影响了阿根廷50%以上的农业生产,并使出口骤降25%。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曾亲自过问是否需要担心巴拿马运河断航的问题,当地时间8月23日,巴拿马总统科尔蒂索对此回应称,目前,该国只是采取临时现行措施,不会完全关闭货船通道。
此外,能源等大宗商品运输也可能受到影响。美媒报道称,巴拿马运河每年约26%的运输业务涉及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虽然能源运输船不受新规影响,但水位下降、小型船只增加等因素导致的运河拥堵会影响运输效率。
丹麦韦斯普奇海事咨询公司创始人拉尔斯·延森认为,如果巴拿马运河变得难以通行,将有两种主要的替代选项:直接将货物从亚洲运到美国西海岸,或者通过苏伊士运河将货物从亚洲运到美国东海岸。“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式,都会令跨太平洋运输费用面临更大的上涨压力。”
在短期内,巴拿马当局考虑采用污水过滤循环使用等方式,尽量增加运河的通行能力。但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将给中美洲热带地区带来深远影响。
供应链风险分析机构永流公司的首席气象学家乔恩·戴维斯认为,目前,国际航运尚未完全进入旺季,运河限行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亦未完全显现,但随着干旱等气候问题进一步持续,巴拿马运河的缺水恐将成为常态,对国际交通运输和贸易供应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在可预见的未来,巴拿马各地的降雨量将继续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加顿湖的水位会继续下降,将对巴拿马运河航运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高温干旱的天气影响的也不仅仅是巴拿马运河。据报道,美国国内最大的密西西比河以及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水道莱茵河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于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来说,从咖啡豆到液化天然气的价格都会大幅上升。
▲莱茵河部分河床已经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