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6时,球场不见不散!”
“我报名”“算我一个”“我也来”……
前几天,我被拖进了“河姆渡镇古渡篮球训练群”微信群。结果次日一大早,手机就“叮叮咚咚”响个不停。一看日期,原来是周三!
(资料图)
每周三,余姚河姆渡镇翁方村的“周三见‘村BA’”都会如期举行,我被这满屏的热情所感染,忍不住接龙“报名”:“球技零分,求当观众。”
傍晚5时不到,我早早赶往集合地“翁方村文体广场”。广场正中央是绿色塑胶地面的篮球标准成人球场,两个场地并排而立,加起来约有1500平方米,这在城市里也是相当奢侈的“配置”了。再走近一点,看到37岁的村民俞金敏已早一步抵达,用他的话来说是来“占位置”的。
“咱村场地好,远远近近的村民都会赶来打球,来晚了可就没地儿咯!”作为翁方村村民,俞金敏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果真,当“选手”陆续入场,一报“家门”,便发现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邻村村民,也有镇上赶来的爱好者,有些队员甚至开车半个多小时专程赶来。我帮着清点到场人数:16人。
数字刚一报,有人顺嘴接话道:“那就五对五赛,三场定乾坤!”
话音未落,眼尖的人便已上手投篮,“火药味”瞬间升腾而起,周边的百姓也渐渐围了过来,喝彩的、喊话的……球场很快热闹起来。
翁方村的“村BA”,报名和到场人数临时排赛、随意组队、裁判也是临时定,看起来更像是家门口习以为常的体育生活。其实翁方村人都知道,一出门就有球场,拍起球就能开赛,这样的美好生活来源于全省“千万工程”的实施,该村以“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为突破口,为村民提供多项运动比赛设施和服务。
中场休息,俞金敏满头大汗从赛场上走下来,一溜烟跑向一路之隔的家,也就三五分钟时间,便换好一身干爽的衣服回来了,摩拳擦掌准备下半场再战。“以前,一出家门,看到的是机耕路和荒废的空地,离我们最近的球场都在十几公里之外,就懒得去打了。现在,家门口就是球场,随时能‘上场’。”俞金敏这个篮球迷,感受特别强。
篮球场上的“村BA”只是翁方村体育事业的一个缩影。这几年,翁方村各类体育场地及设施不断升级。在球场对面宽敞的门球场里,我被穿着泥裤腿的69岁村民翁新江给吸引了:原来他刚刚干完农活,准备打上几杆再回家。像他一样的银发“运动健将”在村里有100多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总共才700多人,占了七分之一。
旁边的空地上,广场舞已经开跳,一位大妈热情地邀请我上场扭几下;边上是儿童健身场地,挤满了“小小运动员”;往里走,两个长条形的地掷球场映入眼帘,地掷球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老年体育项目。另一个角落,坐落着2000多平方米的百姓健身中心,一群年轻人正在场内的跑步机、动感单车等训练设施上挥汗如雨……
在这个7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里,我逛了一圈,感受着整个小村的运动之美。20余项时尚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几乎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吸引来了。翁方村的运动健身有多火?村民给我讲了一件趣事:“我们有个村民去隔壁丈亭镇买羽毛球,结账时店员直接说,‘你是翁方村的吧?’”原来,有不少翁方村村民前去购买各类体育器材,给那个店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软、硬件设施齐全,活动多,人气旺,如今翁方村已高分通过国家级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验收。未来,小村的体育服务资源配置与管理、活动赛事组织和管理、体育健身指导管理等,都将按照“国字号”标准要求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