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首次举办开始,山东省图书馆书海灯谜会至今举办近20年,成为齐鲁大地公共图书馆领域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元宵节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之一。近20年间,书海灯谜会的相关主题在不断变化,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参与人群在增加。唯一不变的是,活动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态度,对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的普及与推广意识。正如读者在山东省图书馆留言簿上所写的:“书海灯谜会是民俗文化的百花园,告诉人们乡愁在哪里,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资料图片)
元宵节不可或缺的活动
在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张泓炜近期将启程回校。2月5日,山东省图书馆自习室里,他拿着平板电脑,完成今年书海灯谜会的挑战任务。
“今年还是线上答题。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小程序,输入姓名、手机号参与活动。”张泓炜说,进入答题界面后,可在传统灯谜、齐鲁文化、黄河文化3个类别中任选其一进行闯关,每关5道题,每题限时45秒。可能因为他比较关注传统文化,所以成绩不错。
张泓炜与山东省图书馆的书海灯谜会有特殊情缘。2011年,读小学的他被爷爷带去山东省图书馆参加元宵节活动。首次猜灯谜,成绩并不理想。回家路上,爷爷拿出一本书,告诉张泓炜谜底都在书里。那是一本讲解齐鲁文化的书。之后张泓炜每年都参加书海灯谜会,并因此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2023年的书海灯谜会,从农历正月初七便开始,持续到元宵节当天,共9天。
元宵节猜灯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山东省图书馆不断探索。从首届“逛书海猜灯谜”活动举办以来逐渐扩充灯谜数量,追求书海灯谜会的系列化发展,与时俱进地推出更新颖、更鲜活的竞猜形式与大家见面。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表示,近20年时间,书海灯谜会在灯谜内容储备方面不断充实,从字词、成语到地名、诗词、文史、自然、百科等诸多类别,迄今为止已经积累了10余万条灯谜。今年的线上书海灯谜会,山东省图书馆沿用去年线上灯谜会的基本框架,并且从“传统灯谜”“黄河文化”“齐鲁文化”3个板块着手,组织专人搜集相关灯谜、拓展题库覆盖范围、开发专门的竞猜程序。
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与2022年相比,今年书海灯谜会新增“齐鲁文化”板块,从山东沿黄流域9个城市扩展到了全省所有城市。同时,山东省图书馆提取了山东各地极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文化、地区特色民俗、地方特色产品等元素,设计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谜面。
“齐鲁文化”题库中,除包含《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外,还提取典籍背后的故事或知识点。例如,题库中出现的填空名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出自《论语·雍也第六》。为了进行延伸,山东省图书馆又同步设计了“自汉代起,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中,为首的一般是颜回”这样相关联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使齐鲁文化中的文化典籍与历史知识相关联,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山东省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常安军介绍,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衍生出类型众多、数量浩繁的灯谜,不少口头相传的“民间谜语”至今尚未辑录。进入21世纪,相当多的灯谜爱好者将新挖掘和诞生的灯谜上传互联网,让灯谜有了更加多元的承载平台。
在谜语的搜集整理上,山东省图书馆自2004年以来,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每年都会成立项目小组对新灯谜进行收录整理。尤其近几年,图书馆加大了对传统古典灯谜的挖掘整理,推出了儒家经典、四大名著、传统戏曲、词牌曲牌等传统谜语板块,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可以说,山东省图书馆通过近20年的积累和沉淀,展现出灯谜储备的深厚底蕴和辐射能力,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文化的殿堂,读者的家园,市民的客厅”。
为文化传承发展鼓与呼
山东省图书馆的资深读者赵传昌,今年已年过七旬,年均借书量超100册,也是书海灯谜会的铁杆粉丝。
“年节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灯谜会的举办不仅是增添年味,也对年轻人、孩子们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赵传昌说,公共图书馆是延续文脉的重要阵地,书海灯谜会则是读者的心灵寄托。
常安军说,山东省图书馆近20年对灯谜艺术的发掘、总结和提升工作,更多的是体现图书馆系统对猜灯谜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今,每年固定举办的书海灯谜会也体现了时代所赋予公共文化机构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作为元宵节乃至整个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猜灯谜在传承和演变上也与时俱进。在古代,当时人们把谜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现场参与感比较强。如今,线上灯谜因其更具互动性和普及性受到群众追捧。”刘显世表示,未来,山东省图书馆将在目前书海灯谜会的基础上开拓新形式、打造新概念,还将尝试把灯谜与歌舞、影视、书画等大众艺术相结合,让灯谜活动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赢得更多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