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详情
天天观点:淄博花灯“照亮”乡村路,订单涨几成,工人不够用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3-01-09 13:17:25

临近春节,张向仁更忙了。1月6日一大早,73岁的他便奔赴诸城,去安装花灯。“那里的野生动物园订了40多组,前天运去了30多组,剩下的这10多组也要抓紧送去。”老张干劲十足。


(资料图片)

张向仁设计制作的淄博花灯。

这两天,老张人逢喜事精神爽。原来,文化和旅游部刚刚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关于公布“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淄博花灯:以灯带景 以景促灯 “淄博花灯”实现文旅完美融合》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他这个淄博花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然喜上眉梢。

“‘南有自贡恐龙灯,北有哈市冰雪灯,东有淄博闹花灯’这个你应该知道。”一提起花灯,老张就打开了话匣子,例数淄博花灯的“高光时刻”:2009年“淄博花灯”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淄博花灯”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张店区获得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花灯)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淄博花灯的最大特色就是花灯会。”老张说。淄博花灯会以“闹”为核心,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是淄博花灯会“闹花灯”的日子。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在五光十色的花灯灯影下,民间戏剧、民间扮玩、传统武术等绝活绝技精彩纷呈。

张向仁设计制作的淄博花灯。

“闹花灯的时候,村村镇镇都组织扮玩,有的村有上百人参与。”淄博玉黛湖景区经理端木鲁介绍说。淄博花灯会博览园就位于景区内,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包括淄博花灯会博物馆、花灯展示区、民俗展示区。

从2017年起,玉黛湖景区年年举办花灯艺术节。在这里,灯与景实现了完美融合。景区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融合在一起,“花灯+旅游”“花灯+演艺”“花灯+美食”“花灯+小镇”“花灯+美丽城市”等形式,将淄博花灯全面融入到文旅融合中。据统计,自2018年至2021年,玉黛湖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

淄博现在花灯企业20多家,年产值2000万—3000万元。“这和人家四川自贡没法比,人家的产值早过亿了。”老张认为,淄博花灯还要奋起直追。

玉黛湖景区展示的花灯。

淄博市早在几年前就认识到了差距,近几年一直在探索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路径。比如建立传习所、打造花灯产业传承基地和花灯会博览园;张店区文化馆联合企业挂牌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立起集培训、实践、就业于一体的传承保护体系,为淄博花灯产业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景区里有两家灯企落户。”端木鲁说。这两家企业原来只给景区做花灯,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产品已经走出省外,江苏、河南等地都来订货。“花灯是有季节性的,原来快到春节了才做,一年只干两三个月,现在能干七八个月,工人的月平均收入有四五千元,年底是花灯制作高峰,他们的收入更高。”他说。

张向仁带领工人制作花灯。

淄博市张店区杏园街道北焦宋村就在玉黛湖景区边上,52岁的村民徐依艾就在景区内的一家花灯厂内打工。“俺在这干了四五年,做裱糊,月收入五六千元。人家男的做焊接收入更高,有上万元。”和徐依艾一样,北焦宋村有10多名妇女在这里做裱糊工。

“花灯制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到电力工人、裱糊工人、搬运工人等各个层次的劳动力均有需求。”端木鲁说。他认为,玉黛湖景区与花灯会的结合,不仅能让更多村民在景区找到了工作,更带动了民宿、乡村游的发展。

花灯制作车间。

“如果淄博市的花灯企业能够形成规模发展、常年生产,对周边村镇闲置劳动力的带动作用会更大。不说别的,现在疫情防控一放开,来订灯的一下子多了几成。”张向仁连连感叹工人不够用,加班加点都做不及。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