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融行业靠前发力,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保持信贷增速稳定
信贷供给持续改善,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相关资料图)
近日,昌邑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勇获得“再贷款+人才贷”贷款100万元。“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最近一段时间,公司的订单需求大幅增加,流动资金有些紧张。”王勇说,申请提交后,昌邑农商银行两天就给放款了,利率4.5%,把资金链缺口及时补上了。
这笔低利率贷款的顺利发放,得益于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今年10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2219亿元,同比增加286亿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的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红利、制造业贷款增量扩面、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山东金融行业靠前发力,信贷增速保持稳定,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目前,我省存续的结构性政策工具有10项。”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郑玉坤介绍,“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服务于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是长期性的。抵押补充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接续转换而来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以及今年出台的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都属于阶段性工具,有明确的实施期限或退出安排。”
制造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传统强项,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制造业企业正铆足劲提速生产。对此,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制造业贷款增长“止跌、企稳、回升”。
“最近,中国银行济宁分行为我们办理了300万元制造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山东鲁能光大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颂告诉记者,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电力金具的专业厂家,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之后,公司订单激增,但受多重影响,回款账期延长,流动资金出现缺口,多亏贷款及时发放。
“随着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研发投入等融资需求加快释放,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调研员代金奎说。山东制造业贷款不仅数额激增,而且覆盖面广。前三季度,山东制造业贷款增加1442.4亿元,增量为近10年同期新高。从扩面看,有596个制造业小类行业得到贷款支持,行业覆盖面高达98%。
“前几天,公司会计居家没法现场办公,邮储银行威海分行了解情况后,主动进行展期,解决了公司日常经营周转的资金问题。”威海新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于伟伟对记者说,在无法开展现场尽职调查的情况下,银行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办理线上展期业务800万元。
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些行业,我们推出了特色产品。比如,对受疫情影响的餐饮类小微企业,推出了‘食宜贷’产品;对物流保供企业,推出了‘畅流贷’产品;对疫情高风险区内的企业,推出了以企业纳税额和信用等级为依据的线上税e贷、信e贷产品等。”青岛农商银行副行长王建华说,“对到期贷款,我们应续尽续,不减额度,帮助企业免除续贷财务成本。”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管部正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采取展期、借新还旧、续贷、变更授信品种、调整还款方式等形式,做到“应延尽延”。今年以来,辖内金融机构累计为1.2万户普惠小微企业、166.4亿元贷款办理延期。
山东金融行业不断加强对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力度,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增加1227.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大众日报记者 王新蕾 胡羽)